未来是什么样子?人工智能背景下“双高”建设的“金钥匙”在哪里?2019年7月27日上午,深圳职院党委书记陈秋明博士为我校2019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了精彩一课。

(图片:陈秋明书记为学员讲课)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纵观人类5000年文明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和超越的漫长画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呼啸着向我们走来,3D打印、无人驾驶、私人定制、世界工厂等已耳熟能详,世界银行《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传统工作岗位97%将会消失,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人类社会将进入精神世界。“万物相连的时代与人生,所有人不再遥远”,“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
在这样的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深圳职院的陈秋明书记指出:对应岗位可能会大量消失、传统的白领和蓝领界限日益模糊,职业生涯拓展能力、生活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日趋重要、技术创新能力将决定高职院校的地位、高职院校培训的职能日益重要、用人工智能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改造学校的管理日益迫切。
面对挑战,深圳职院成功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思路是“把牢方向、一流贡献、一流声誉、一流保障”,具体包括十大内容,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适应智能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成为企业家的摇篮、成为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市民终身教育学校、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

(图片:小组讨论汇报)
下午,八个学习小组围绕“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学成回去了怎么做”三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大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双高”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一是抓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以“时不我待”的拼搏、担当和创新精神,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实施产教融合、书证融合、理实融合、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等“六个融合”,打造专业品牌;三是加强课程建设,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四是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我做起”,积极打造结构化创新团队,探索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激励机制;五是将党建引领、全员育人、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对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负责,积极探索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崔德明副校长进行了点评,并激励大家高温酷暑下坚持奋斗,“学新经验、明新理念、强新能力”,积极为学校“双高”建设做贡献。
(供稿:图书馆 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