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思政教育

我校图书馆举办《长沙窑"非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捐赠仪式 暨读书分享讲座

发布者:  时间:2021-06-04 17:22:02  浏览:

“穿越千年与铜官‘窑上人’去握手”是什么感受?“离国离家整日愁,一朝白尽少年头。”这些镌刻在长沙窑器物上的诗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家国情怀?在长沙窑研究专家、作家、长沙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吴小平的眼中,长沙窑是长沙的“书房”,是湖南的“客厅”,是陶艺人的“中堂”,是早期湘商的杰出代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

2021年6月1日下午,图书馆在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长沙窑"非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捐赠仪式,特邀长沙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吴小平进行专题讲座。学校副校长徐庆良、图书馆馆长吴笑出席,来自各二级学院2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讲座由图书馆副馆长周未主持。

捐赠仪式上,吴小平将本人撰写的《长沙窑"非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赠与我校,副校长徐庆良向吴小平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

图1: 徐庆良副校长向吴小平先生颁发图书捐赠荣誉证书

图2:吴笑馆长代表图书馆接收吴小平先生捐赠的图书

此次吴小平捐赠和分享的图书包括《百问长沙窑》、《长沙窑传统工艺与技法》、《长沙窑纹样谱系》、《唤醒黑石号——长沙窑海上丝绸之路》等五本著作,共计200余万字,堪称长沙窑的百科全书。读吴小平的《长沙窑“非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让你在泥土的涅槃中窥探先人的生命智慧与日常具象,触摸人类精神的飞升和腾跃,感受似被忽略的湘商过往及过人成就。

图3:长沙窑是长沙人“敢为人先”的明证

图书捐赠仪式后,吴小平进行了《基于长沙窑的湖湘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研究》专题讲座。他介绍,他本人从2012年开始入驻长沙铜官窑,潜心研究窑火文化,《长沙窑“非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主要内容涉及长沙窑的历史、传统工艺与技法、贸易和艺术等四大方面,其中艺术篇《长沙窑纹样谱系》从收集上万件长沙窑器物遗珍资料中,首次将长沙窑纹样归纳、整理分类、读解,为研究、保护、活态传承长沙窑文化,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基础性的研究;技法篇 《长沙窑的传统工艺与技法》分别从泥、釉、型、饰、古法烧制等方面进行挖掘和研究,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努力还原了古代长沙窑模印贴花等传统工艺与技法;《唤醒黑石号——长沙窑海上丝绸之路》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精彩奥秘和长沙窑在千年前大唐“中国制造”中的出色担当;在《百问长沙窑》中,以提问的方式全面介绍了长沙窑。

图4: 吴小平先生在图书馆报告厅进行专题讲座

与会师生沉浸在长沙窑呈现的璀璨文明中,徜徉在吴小平的讲座带来的浩瀚历史画卷中。在互动环节,一名学生代表向吴小平提问:“请问是一种什么因素激发您选择长沙窑来潜心研究的?”一语击中心灵,学生的共鸣激起了吴小平的悠长回忆与深切感概,他坦陈:“潜心研究是要为长沙窑树碑立传;研究起始于对唐代铜官“窑上人”的关注和疑问;研究成果不仅有长沙窑生产者人文和器物方面,更有许多前人所未发的惊喜——将湘商历史至少要往前推到唐代,并彰显了农耕时代湖南人特有的敢为人先的精神。”

图5:学生代表在互动环节提问

徐庆良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吴小平曾当过知青,做过教师,在机关任过职,1988年在改革大潮中与长沙窑结缘,卖掉城里的房子在铜官老街的“窑”里安营扎寨,甘于清苦与寂寞,追溯历史,用8年时间研究长沙窑,填补湖湘文化空白,值得敬佩!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和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要向吴小平学习,学习他“以物证史”,孜孜以求的钻研态度,学习他坚持不懈、勇于追梦的精神;也希望同学们以读书分享会为契机,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


(供稿:图书馆吴笑 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