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思政教育

图书馆开展礼敬中国传统节日之“粽香悠悠品端午”阅读推广活动

发布者:  时间:2021-06-11 15:45:23  浏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情操。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1年6月9日,图书馆联合各二级学院开展了以“粽香悠悠品端午”为主题的礼敬中国传统节日之端午阅读推广活动,近3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周未向师生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

图书馆副馆长周未向师生推介馆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并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午起源探究》为主题进行端午节知识讲座。他首先讲解了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并向师生推荐了《楚辞》。《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周未提到,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学术界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以及起于三代夏至节说”等等。对于诸“历史人物纪念说”,很多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闻一多为代表,周未向师生推荐了收录闻一多古典文学论文集的图书《神话与诗》。闻一多撰写了《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两篇文章,通过考据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但闻一多没有进一步研究和考证端午节已存在多久以及为什么与龙相关,给后人留下了两大疑问。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此外,图书馆还联合湘菜学院开展礼敬中国传统节日之端午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组织读者协会的学生亲手包粽子,姜洋波老师现场教授学生包粽子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次阅读推广活动是图书馆落实学校“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要求,切实开展好“我为师生办实事,争做贡献促发展”的具体举措。

湘菜学院姜洋波老师现场教授学生包粽子

供稿:图书馆